某單位兩棟高層建筑于2007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,當年汛期一場雨,地下室灌水約10cm。經現場觀察,墻壁、地面未發生滲漏,所有滲漏點均在管道處。經統計,每棟樓穿越和未穿越外墻壁的管道有70處左右。這些管道從用途方面講,有暖氣管道、動力電線套管、有線電視信號線套管、電話線套管、上下水管道等;從管道材質講,有鋼管和UPVC、ABS、PPR等不同材質的塑料管道;從管道位置講,有從內、外墻穿出的,也有從底板穿出的;從滲漏水的危害程度講,雨水不僅灌入地下室的所有房間,而且也漫延至地下室的配電房。整體上具有管道多,管線復雜的特點,再加上施工圖紙未曾找到,不能準確的分析哪些管道從外墻穿入地下室,哪些管道只是在內墻預埋,從而不能確定哪些管道滲漏、哪些管道不滲漏,也不能確定哪些管道有預埋套管、哪些管道沒有預埋套管。為達到立即止漏的目的,業主要求對所有的管道全部按照滲漏水管道處理。
二、后澆帶施工要求:
本工程后澆帶為鋼筋混凝土溫度后澆帶,其應在樓層混凝土澆注60天后澆筑,具體位置及寬度見相應結施圖紙.后澆帶留齒槽型,后澆帶采用微膨脹性混凝土,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,后澆帶兩側模板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%時方可拆模,后澆帶澆筑時的溫度宜與主體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接近。
三、后澆帶模板施工:
后澆帶施工流程:
施工后澆帶以外砼→拆其余部位模板→到設計規定時間后,施工后澆帶砼→后澆帶砼強度達到100%后,拆后澆帶底模(側模)。
(一)鋼筋施工:
按圖紙要求施工,在后澆帶綁扎完成后做好防護措施(加蓋蓋板),防止鋼筋損傷及銹蝕。在澆注后澆帶混凝土前對鋼筋進行檢查及除銹處理。
(二)模板施工:
(1)構造筏板:
施工后澆帶立面的模板,采用木模板拼接。模板為豎向放置,用木方進行橫向連接,后澆帶兩邊模板由木方項住,防止澆注砼時發生漲模。
(2)墻體后澆帶:
墻體后澆帶模板由兩塊模板拼成,在兩塊模板的里外側與水平鋼筋相交處做半圓孔,模板套在鋼筋上,兩塊模板的中間相交處夾住木模板,在澆注混凝土前將木模板起出,夾入橡膠止水帶。為了抵抗住先澆筑砼一側的墻體砼的側壓力,在靠近這一側的模板的橫向短木方的外側套鐵線,然后與這一側墻體模板捆緊,在短木方靠近橡膠止水帶的內側用木方支頂。
在支設另一側后澆帶模板時,先支設的后澆帶模板不拆,在兩側模板相對的橫向短木方間用木方支撐住。由于后支的這側模板支頂在先澆筑完的砼墻體上,因此后支的這側模板的橫向短木方不用再與墻體鋼模捆緊。
(3)頂板后澆帶模板
為保證施工后澆帶立面的基礎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穩定,橫加一條木方,在樓板澆注完成后在后澆帶處加蓋模板,防止雜物落入及施工過程中出現踩踏破壞。
頂板后澆帶模板的支設方法是在頂板后澆帶模板支設前,在后澆帶處也應先支板模,以支撐后澆帶模板。
后澆帶所處的一跨內的梁板模板及支撐隨后澆帶兩側模板一起支護,排距不大于1m(包括梁板支撐均應保留)。該部分模板支撐系統要相對獨立,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撐的正常拆除和周轉,在后澆帶砼達到100%設計強度時,才能拆除。 在本次堵漏工程中,熱力管道和套管之間的堵漏,我們沒有采用定型的橡膠密封圈,而是根據實際現場情況,巧妙地使用了膩子型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的可再塑性,簡單、有效地解決了管道和套管之間的密封;本工程采用了多種防水材料,形成了多道防水,各道防水層不僅獨自發揮防水作用,而且相互合作,達到了理想的防水效果。本工程經歷了多次雨雪考驗,熱力管道經歷了冷暖變化,實驗室進行了模擬工程現場試驗,均未發現任何滲漏,實際效果達到了GB50208-2002《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》中一級防水的要求。 |